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課程與資源
-
課程系列
-
學習面對死亡的五堂課
- 學習面對死亡的第三堂課
學習面對死亡的第三堂課
十月 6,2018
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臺灣安寧療護之母——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說起一位她曾照顧過的太太,53歲,癌症已經轉移至身體多個器官。這位太太曾明確表達,病危時希望可以善終,能平平安安、沒有痛苦地離開人世。
後來這位太太因肺炎感染,開始發高燒,從美國趕回來的女兒,出於對母親的孝順與不捨,請醫院「有藥就給、有管子就插,有任何的醫療武器都用上去」,希望能救母親,認為母親能活著就是一種福氣。
但是當母親急救後宣告不治,女兒進到病房見她最後一面,看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戰場。那些「醫療武器」最後不能救命,反而讓母親受盡折磨,不但母親善終的心願破滅,對女兒希望能救母親的心意也無法得償所願,徒留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愧對,與難以抹滅的悲傷。
趙可式教授以「十八般武器」來形容這些「救命」的醫療方式,也感嘆以往大眾不清楚這些「十八般武器」會對生命走到末期的病患,增添多大的痛苦。重症病人在急救過程中所承受之生理性疼痛,以及家屬所承受之心理性疼痛,究竟能夠透過哪些方式來緩解?病人能不能自主選擇如何走到生命的終點?
《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後,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讓醫病雙方共同討論、理解醫療的極限,也讓病人與家屬清楚知道自己可以有哪些選擇,以及每一種選擇可能會帶來的結果,而家人也應尊重病人的「預立醫療決定」,趙可式教授期盼社會大眾都能更尊重與保障病人臨終醫療的自主意願,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生命自己選擇」的權利,生死兩無憾。